房企穿越周期安全观:转型的力量
中新经纬9月6日电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萌芽,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井喷式发展,再到21世纪初的黄金十年,房地产行业一路高歌猛进,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在那段堪称辉煌的岁月里,无数房企抢滩登陆、扩大版图。
而近年来,过度扩张、盲目投资、高杠杆运营等问题,在市场繁荣时容易被掩盖,但当市场一旦转冷,便如冰山一角般浮现出来,成为企业难以承受之重。
往下追溯,除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外,先前房企衰败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企业自身治理的问题。一些企业缺乏长远规划,只顾眼前利益,忽视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。比如它们过度依赖高杠杆,一味通过借债来扩张规模,却忽视了自身的偿债能力。那么当市场变得更加理性,激进的理念便很难适应了。
如今,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放缓和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,房地产市场需求缩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。这即便是对于在过去几轮行业波澜中都幸存下来的企业来说,也都是一次更大的考验。如何在这场考验中再次握住生机,甚至实现突破,成为了每个房企都必须面对的问题。而这场考验,也将成为房地产行业与业内企业转型的新起点,透视其间产生的剧变与应变之法,正向贯穿的,便是穿越周期之道。
镜鉴
有一句话说:没有成功的企业,只有时代的企业。通过时代考验的企业有哪些特质?肯定有一个会是拥抱变化。在企业持续变革与发展的历程中,能够提炼出促成它们成功转变的方法论;再细看那些应变之法,也是有逻辑可循的。
周期性危机大洗牌,在美国、日本等房地产市场都曾出现过。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,对中国房地产市场都造成了较大冲击,更遑论对于当时美国房企的影响了。当时,美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大幅下降,房价普遍下跌,开发商面临巨大的销售压力和资金回笼难题,大部分公司因此陷入困境,甚至破产倒闭。
即使霍顿房屋作为当时美国四大房地产公司之一,也未能幸免。这一年,霍顿公司的收入锐减70%;到2009年,流动现金仅为总资产的2.3%,债务违约风险急剧上升,公司无法获取新的贷款,订单数量和收入又大幅下滑,整个公司都陷入了巨大危机。
能持续成长的公司都是主动出击的。霍顿首先选的方向就是优化债务结构,它通过降价促销等方式快速出清库存,以回笼资金应对债务压力,缓解了公司的现金流紧张状况;并且积极回购公司债券,提高偿债能力,显著降低了公司的融资成本,提升了市场对公司的信心。
财务安全是公司稳健发展的基础。一系列转型措施,为霍顿及时补充了现金流,有效缓解了公司的财务压力和市场困境,引领其继续在房地产市场行稳致远。
投射到中国市场,彼时彼刻的霍顿房屋与今时今日以财务安全著称的龙湖集团,已然对映成一段互文,照射出时代的影子——8月23日,在披露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后,龙湖集团管理层表示:“在这个周期下选择优先优化我们的债务结构。”
达成这个转换,要求既要把债务规模降下来,又要把债务的周期拉长。这也是龙湖一直在做的事情。对此,龙湖一是坚持用全航道的正向现金流去降负债总额,二是用长周期经营性物业贷款去替换3-5年的信用债融资。
报告显示,今年3月8日,龙湖集团提前兑付了总规模为46.1亿元的商业资产支持专项计划(CMBS);6月28日,提前兑付26.5亿元的CMBS债券,并在同一天提前赎回6.2亿美元的美金债。今年以来,龙湖已归还到期信用债107亿元,年内到期信用债仅剩10亿元。公司管理层也透露,目前资金已经提前备好;2027年前没有到期的境外债券,下半年集团仍将继续有序推进提前偿还明年到期的债务。
日本市场上,国内房企可以将三井不动产作为穿越周期的参考样本。得益于日本20世纪70年代的住房短缺和行业景气,以租赁起家的三井不动产,早期靠着写字楼租赁实现了销售额的快速增长,跻身日本房地产业龙头企业之一。之后,租赁利润带来的稳定现金流,也成功带领三井穿越了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周期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困境。
但在2003年,三井不动产仍明确提出要进行业务模式转型,降低杠杆率。反映在执行上,三井不动产继续加强租赁业务,并将发展管理业务作为新利润增长点,推动了营业收入的稳步上升。
三井的探索,开辟了一条新路;这条路,印证了在波动周期,经营性业务可以支撑房企穿越周期。
最新更新
推荐阅读
关注我们
